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为何猪价越低养殖巨头扩张却越猛?
发布时间:2018-04-27
文章来源:
猪周期下行期,养殖巨头的业绩呈现不同的状态。业绩不同的背后,是各大养殖业龙头企业运作模式的差异。然而相同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
业内人士: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
猪周期下行期的2017年,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业绩上呈现出不同状态。前者净利润下滑超过40%,后者营收大幅增长80%。不过,从公司体量上来看,温氏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依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中,牧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80%,而与之同在河南另一家养猪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其第一季度净利润却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91.28%~235.44%。
业绩不同的背后,是各大养殖业龙头企业运作模式的差异。然而相同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只要能够保证资金链相对安全,它们就敢于做出扩张的选择。
养殖巨头走势各不相同,业绩分水岭?
受猪价下跌影响,温氏股份2017年净利润下降逾四成。同为养殖龙头企业的牧原股份,在2017年营收上迎来了爆发。根据其财报显示,牧原股份2017年营收大幅增长80%。
此前,在生猪价格达到顶峰的2016年,温氏股份净利润突破百亿元,高达117.89亿元。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其他以养猪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行情差的时候,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在运作模式上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
据了解,温氏股份采用的是“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模式。根据养殖产业链管理中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以及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情况,以委托养殖方式与农户进行合作。“该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温氏股份能够快速扩张,实现自身体量地增长。”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姬光欣说。
2017年,温氏股份销售商品肉猪1904.17万头,同比增长11.18%。这一数字在国内养殖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模式,在猪周期下行期间,会加剧温氏股份的盈利压力。“温氏股份与合作农户签订合同,每年都会保证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即便是当下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温氏股份依然需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分配给农户,以保证农户利润。这就加剧了温氏股份的亏损。”冯永辉表示。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在与农户的合作过程中,温氏股份可以提供很多服务。在猪周期下行期间,大部分农户没有抵御猪周期的实力,选择与温氏合作将成为优先选择。同时温氏股份也可以实现自身的迅速扩张。”
“今年预计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会超过上一年度,这些投资主要是用在生猪产能的进一步扩大。”温氏股份方面如此回应记者。
相反,位于河南南阳的牧原股份则采用大规模一体化的重资产扩张模式,涉及原料采购、饲料加工、种猪选育、养猪生产到屠宰等环节。
2017年,牧原股份加速扩张步伐,新成立的养殖板块全资子公司有41家,公司全年实现生猪出栏723.74万头,同比增长132.42%。正是扩张步伐地加快,牧原股份2017年迎来营收增长。
“去年的生猪价格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但因为其并不涉及对农户分利,且产能迎来爆发,所以该公司的财报相对好看。”冯永辉称。
不过,冯永辉也补充道,如果市场行情持续走低,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样会出现下滑。据牧原股份2018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0%。
然而,而与之同在河南的另一家养猪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其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3亿~3.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91.28%~235.44%。
雏鹰农牧选择了越来越“轻”的雏鹰3.0模式,在金融领域的投资成果可圈可点,其产融集团带来的“平滑”效果也开始获得显现。
雏鹰模式3.0基本上放弃了自建养殖基地的可能,这项工作交给了合作方,具体的养殖则交给了有合作关系的农户,雏鹰农牧的主要任务变成了管理养殖场地、办理牌照/手续和支付代养费等,这种模式给雏鹰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卖“猪圈”,从2015年开始,雏鹰农牧几乎每年都会出售数量不等的“猪圈”。而大批“猪舍”的出售,让雏鹰农牧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进行产业链方面的投资。
养殖巨头的扩张逻辑
积极扩张,几乎成为众多生猪养殖企业的规定动作。
2016年4月,农业部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对于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国内一大批落后产能退出。与此同时,在猪周期下行期间,诸多个体养殖户逐渐会被淘汰出局。
然而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出栏总数并未出现较大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340万吨,同比增长0.8%;生猪出栏68861万头,同比增长0.5%,生猪市场供应稳定并略有上升。
这源于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积极扩张。2017年,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在建工程同比增加85.44%和76.06%,均是因为发展规模扩大所致。
从具体的生猪出栏量上来看,温氏股份以接近2000万头排在前列,牧原股份经过近几年的扩张,以超过700万头的数量位居第二。而由饲料领域跨界而来的正邦股份、新希望六合,同样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未来的规划,温氏股份提出到2019年年生猪出栏达3000万头,较2015年增加1000多万头;牧原股份在2018年计划出栏生猪1100万头至1300万头;新希望六合早在2016年初就曾发布公告称拟投资88亿元,通过3到5年时间,以“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1000万头生猪,通过“技术托管和技术服务”形式覆盖2000万头生猪。包括雏鹰农牧、天邦股份等均有扩张之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相对而言,牧原股份的重资产扩张模式对资金要求更高,而温氏股份迅速扩张的成本较低。不过,只要能够保证资金链相对安全,它们就敢于做出扩张的选择。
为什么养殖巨头选择在猪价低迷时扩张?
首先,在猪周期下行期间,大部分农户没有抵御猪周期的实力,选择与养殖巨头合作将成为优先选择。同时养猪巨头可借此快速实现自身的产能扩张。
再者,因为当前我们国家养猪行业仍是较为分散, 生猪价格则完全市场化。 因此,只要养殖成本比行业大部分人低,养殖巨头就能在周期波动中持续盈利,避免亏损。 因为在价格下行期间,会首先突破行业平均的成本线,此时大部分人已经开始亏损并退出,产能减少,往往尚未触及公司成本线,猪价周期已经因为供给缩减而扭转。
新闻资讯
为何猪价越低养殖巨头扩张却越猛?
发布时间:2018-04-27
文章来源:
猪周期下行期,养殖巨头的业绩呈现不同的状态。业绩不同的背后,是各大养殖业龙头企业运作模式的差异。然而相同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
业内人士: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
猪周期下行期的2017年,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业绩上呈现出不同状态。前者净利润下滑超过40%,后者营收大幅增长80%。不过,从公司体量上来看,温氏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依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中,牧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80%,而与之同在河南另一家养猪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其第一季度净利润却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91.28%~235.44%。
业绩不同的背后,是各大养殖业龙头企业运作模式的差异。然而相同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只要能够保证资金链相对安全,它们就敢于做出扩张的选择。
养殖巨头走势各不相同,业绩分水岭?
受猪价下跌影响,温氏股份2017年净利润下降逾四成。同为养殖龙头企业的牧原股份,在2017年营收上迎来了爆发。根据其财报显示,牧原股份2017年营收大幅增长80%。
此前,在生猪价格达到顶峰的2016年,温氏股份净利润突破百亿元,高达117.89亿元。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其他以养猪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行情差的时候,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在运作模式上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
据了解,温氏股份采用的是“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模式。根据养殖产业链管理中的技术难度、劳动强度以及资金、市场等资源配置情况,以委托养殖方式与农户进行合作。“该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温氏股份能够快速扩张,实现自身体量地增长。”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姬光欣说。
2017年,温氏股份销售商品肉猪1904.17万头,同比增长11.18%。这一数字在国内养殖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模式,在猪周期下行期间,会加剧温氏股份的盈利压力。“温氏股份与合作农户签订合同,每年都会保证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即便是当下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温氏股份依然需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分配给农户,以保证农户利润。这就加剧了温氏股份的亏损。”冯永辉表示。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在与农户的合作过程中,温氏股份可以提供很多服务。在猪周期下行期间,大部分农户没有抵御猪周期的实力,选择与温氏合作将成为优先选择。同时温氏股份也可以实现自身的迅速扩张。”
“今年预计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会超过上一年度,这些投资主要是用在生猪产能的进一步扩大。”温氏股份方面如此回应记者。
相反,位于河南南阳的牧原股份则采用大规模一体化的重资产扩张模式,涉及原料采购、饲料加工、种猪选育、养猪生产到屠宰等环节。
2017年,牧原股份加速扩张步伐,新成立的养殖板块全资子公司有41家,公司全年实现生猪出栏723.74万头,同比增长132.42%。正是扩张步伐地加快,牧原股份2017年迎来营收增长。
“去年的生猪价格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但因为其并不涉及对农户分利,且产能迎来爆发,所以该公司的财报相对好看。”冯永辉称。
不过,冯永辉也补充道,如果市场行情持续走低,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样会出现下滑。据牧原股份2018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0%。
然而,而与之同在河南的另一家养猪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其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3亿~3.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91.28%~235.44%。
雏鹰农牧选择了越来越“轻”的雏鹰3.0模式,在金融领域的投资成果可圈可点,其产融集团带来的“平滑”效果也开始获得显现。
雏鹰模式3.0基本上放弃了自建养殖基地的可能,这项工作交给了合作方,具体的养殖则交给了有合作关系的农户,雏鹰农牧的主要任务变成了管理养殖场地、办理牌照/手续和支付代养费等,这种模式给雏鹰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卖“猪圈”,从2015年开始,雏鹰农牧几乎每年都会出售数量不等的“猪圈”。而大批“猪舍”的出售,让雏鹰农牧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进行产业链方面的投资。
养殖巨头的扩张逻辑
积极扩张,几乎成为众多生猪养殖企业的规定动作。
2016年4月,农业部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对于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国内一大批落后产能退出。与此同时,在猪周期下行期间,诸多个体养殖户逐渐会被淘汰出局。
然而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出栏总数并未出现较大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5340万吨,同比增长0.8%;生猪出栏68861万头,同比增长0.5%,生猪市场供应稳定并略有上升。
这源于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积极扩张。2017年,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在建工程同比增加85.44%和76.06%,均是因为发展规模扩大所致。
从具体的生猪出栏量上来看,温氏股份以接近2000万头排在前列,牧原股份经过近几年的扩张,以超过700万头的数量位居第二。而由饲料领域跨界而来的正邦股份、新希望六合,同样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未来的规划,温氏股份提出到2019年年生猪出栏达3000万头,较2015年增加1000多万头;牧原股份在2018年计划出栏生猪1100万头至1300万头;新希望六合早在2016年初就曾发布公告称拟投资88亿元,通过3到5年时间,以“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1000万头生猪,通过“技术托管和技术服务”形式覆盖2000万头生猪。包括雏鹰农牧、天邦股份等均有扩张之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积极扩张仍将是养猪龙头企业的主要动作。相对而言,牧原股份的重资产扩张模式对资金要求更高,而温氏股份迅速扩张的成本较低。不过,只要能够保证资金链相对安全,它们就敢于做出扩张的选择。
为什么养殖巨头选择在猪价低迷时扩张?
首先,在猪周期下行期间,大部分农户没有抵御猪周期的实力,选择与养殖巨头合作将成为优先选择。同时养猪巨头可借此快速实现自身的产能扩张。
再者,因为当前我们国家养猪行业仍是较为分散, 生猪价格则完全市场化。 因此,只要养殖成本比行业大部分人低,养殖巨头就能在周期波动中持续盈利,避免亏损。 因为在价格下行期间,会首先突破行业平均的成本线,此时大部分人已经开始亏损并退出,产能减少,往往尚未触及公司成本线,猪价周期已经因为供给缩减而扭转。
亿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直线:
010-81915662

版权所有© 亿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5412号 © 2023

友情链接:饲料行业信息网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张各庄村1幢

电话:010-81915662 80203198     传真:010-81604035     企业邮箱:yirjkeji@accro.cn


亿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直线:
010-81915662

版权所有© 亿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35412号 © 2023

友情链接:饲料行业信息网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张各庄村1幢

电话:010-81915662 80203198     传真:010-81604035     企业邮箱:yirjkeji@accro.cn